
近日,毕马威发布了亚太地区首份网络替代金融基准报告。
所谓网络替代金融是指通过传统金融系统以外的互联网市场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替代性金融服务的渠道和活动。此定义排除了如P2P保险、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和第三方支付等活动,比常用的“互联网金融”概念要更狭义精准。
报告指出,网络替代金融(Online Alternative Finance)在亚太地区正在快速发展。其中中国P2P的发展尤其迅猛。
98.9%!中国稳居亚太首位
2015年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增长率高达323%,总额达到1,028亿美元。其中,中国网络替代金融市场更是以4倍的年增长速度,达到1,017亿美元的总额,占比98.9%稳居榜首。
除中国外,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的地理分布表明大部分市场规模和平台均聚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2015年日本以3.6亿美元位居第二位,其后依次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
与此同时,网络替代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也大幅增加。其中中国大陆筹资人数量自2013年的348,209人增加到了 2014年的140多万人。这一数字在2015年已逾900万人。出资人的数量则从 2013年的718,199人上涨至2014年的几乎500万人,并在2015年达到3120万人。

报告中称,中国快速增长的网络替代金融基本上由强劲而灵个人及中小规模企业信贷需求支撑了起来,同时中国银行低存款利率,强化了零散投资者对于寻找其他高投资回报的渠道的动机,进而作为广大资金供应来源。
2013年,中国网络替代金融市场的交易量仅有55.6亿美元,然而在2014年已上升至243亿美元,到了2015年度更是达到了1,017亿美元规模。其中P2P个人信贷及P2P企业信贷分别以520亿美元及400亿美元的规模,成为了最大的市场板块。
中国P2P发展迅猛
报告显示,过去三年P2P信贷金融模式在中国市场有显著的爆发性的增长。

三年内P2P信贷平台支持了1295.3亿美元的贷款。具体来看,2013-2015年间P2P个人信贷以269% 的平均年增长率支持了705.9亿美元的贷款;P2P企业信贷在以425%的平均年增长率提供给中小型企业491.1亿美元的资金;虽然P2P房地产信贷市场相对较小,但这个市场板块在2013-2015年间以400%的平均年增长率提供了72.3亿美元的资金。

报告称,这样高速的增长带来了大量的风险和挑战,因此网络替代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及未来仍有待后续进一步的观察。
目前,中国监管部门已经提出多项措施规范P2P网贷平台发展,包括制定行业规范、进行风险排查等。

此外报告还显示,在中国大陆资金融资量与平台的分布集中在经济更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三座拥有最多平台总部的城市分别为北京83家、上海77家以及深圳77 家。其余的平台相对平均地分布在17个不同的省份。总部位于北京、上海和广东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共筹集了全国总资金量的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