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公安局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已于4月4日查处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诈骗犯罪的“中晋系”相关关联公司。消息传出后,几乎所有的矛头都在第一时间内指向了p2p理财。业内人士表示,这次p2p纯属躺枪,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中晋系”并不属于p2p行业。
从业务类型上来看,“中晋系”拥有典当、支付、保理、融资担保、保险销售等多个金融和类金融牌照,似乎门类很齐全,但其核心业务则为“中晋合伙人”。中晋资产通过合伙制股权基金模式,以非公开的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所以严格上来说,中晋系核心产品是一个私募资金而非p2p。
p2p成为倒台平台的背锅侠,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诸如此前的大大集团、e租宝等事件,曾一度引发了整个p2p行业危机。但实际上这些平台只是披上新外衣,假借P2P概念,高息引诱投资者投资,以达到非法集资的目的。在互联网金融泛滥的当下,很多人把互联网金融公司等同于了p2p平台。
近日,人民日报刊文《卷款跑路没那么容易了(政策解读?聚焦)》为P2P正名。文章指出,真正的P2P平台,只是借钱人和投资人的信息中介平台,不做资金收付和集中投资业务,即资金池业务。因此,不是所有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是P2P平台,不具备上述特点,特别是涉足资金池业务,就不能称之为P2P。
黑锅不断 p2p应加强信息披露及投资者教育
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 3 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 2461 家,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 17450.27 亿元。在网贷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少问题企业借用P2P之名行骗,让很多的人对网贷行业造成误解,一出现平台倒闭,大众就第一时间将其认定为p2p。
针对这一问题,正规经营的p2p平台应该从自身信息披露及加强投资者教育出发,让投资者明辨p2p理财的收益及风险,做到理性投资。
去年底,银监会下发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p2p平台信息披露提出了要求。另外,在今年3月份的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大会,会长李东荣表示互金专项整治即将启动,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整治将从资金存管和信息披露入手。
另外,投资者教育工作也p2p平台亟待加强的。在网贷行业前期的发展阶段,部分平台为提高投资用户数,过分强调高收益、期限短等产品特征,让投资者形成了高收益即是p2p平台的刻板印象。所以,平台在宣传时应扭转以往的思路,从收益及风险两个角度加强对投资人的宣传教育,减少盲目投资情况的发生。
近来,网贷行业综合收益回归至理性水平,不少投资人对p2p高收益的刻板印象也开始转变,对于p2p投资也变得更加客观理性。随着监管政策的落地,p2p平台开始积极迎合监管部分作出调整,投资人的态度也逐渐变得更加理性,p2p行业也将正式步入健康合规发展的正轨。